說起 張德芳 ,靈寶市川口鄉的老百姓無不稱贊她是“女強人”;而談起個人的創業之路, 張德芳 卻說自己走得異常艱辛。
1974年, 張德芳 出生在洛陽市洛寧縣故縣鎮一個貧苦的家庭。上小學時, 張德芳 兄妹幾人靠撿拾廢紙、廢塑料完成了學業;上初中時,賣廢品的錢已經不能供他們繼續上學, 張德芳 被迫輟學。
1995年10月,21歲的 張德芳 嫁到了靈寶市川口鄉川口村。望著年邁的公婆和婚后欠下8800元債務的丈夫,她徹夜難眠。婚后第五天,她就同丈夫帶著僅有的300元錢來到靈寶市區擺攤賣菜。其間,為了省下錢做生意, 張德芳 夫婦吃盡了苦頭。3個月后,他們終于攢了1000多塊錢。這時, 張德芳 看準了靈寶澗東市場的鮮雞蛋批發生意。但四處打聽雞蛋的進貨渠道,也沒有人告訴她。為此, 張德芳 頂著寒風忍饑挨餓連續在市場上蹲了兩夜,才從運送雞蛋的司機口中得知雞蛋是從山西省夏縣進的。隨后,她多次趕往夏縣了解雞蛋市場行情。很快,她在靈寶澗東市場租了一間10平方米大小的門面房,做起了鮮蛋批零生意。當時,靈寶的雞蛋經常供不應求,80%的雞蛋來自山西省。頗有經商頭腦的 張德芳 依靠良好的信譽和誠懇的服務贏得了送貨商的信任。隨后,她同時與山西省夏縣幾個大型養雞場簽訂包銷合同,其門市部以穩定的價格和可靠的質量受到了客戶的好評,有時,日銷鮮蛋量竟達1500公斤。一年后, 張德芳 即獲凈利潤兩萬多元。但她并未滿足,跨省運輸雞蛋的不便,使她萌生了辦一個養雞場的念頭。
1997年9月, 張德芳 經過細致調查和慎重考慮,毅然將鮮蛋門市部交給了婆婆和小姑子打理,自己則投資6萬元在川口鄉一個閑置的廠房內辦起了年存欄4000只的蛋雞場。在 張德芳 的帶動下,川口鄉的養雞戶很快發展到30多家,年存欄蛋雞30余萬只。為了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和雞病防治知識,她多次從山西請來技術員現場講課。規模養殖使川口鄉很快形成了一個鮮蛋生產市場, 張德芳 也從規模養殖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到1999年, 張德芳 的收入已達到20萬元。
技術的成熟和資金的積累,為 張德芳 再次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多年的養殖經驗及與養殖戶的交往使她認識到飼料、技術和銷售的重要性。因此,她又萌發了辦一個供飼料、傳技術、包銷售的綜合服務部的想法。1999年9月,綜合服務部終于掛牌成立。為了帶動川口鄉經濟的發展,她特意為這個門市部取名“宏川”。
此后, 張德芳 多次趕往鄭州,最終與河南省兩家知名飼料生產企業簽訂了直銷合同。優惠的價格使她很快在養殖戶中打開了市場。為提高養殖戶的技術,她又多次從河南農業大學請來教授在川口鄉各村舉辦養殖培訓班。 張德芳 自己也經常走街串戶,給養殖戶送去技術資料,幫他們解決技術難題,培養養殖戶的市場意識。隨著飼料經營范圍的擴大, 張德芳 租賃的門面房已滿足不了事業發展的需要。2001年, 張德芳 一次性投資30余萬元在川口鄉建起了自己的門面房和飼料庫房,同時又利用原川口水泥廠舊址建起了年存欄10萬只的養雞場。在今年防治禽流感疫情中,她一方面加強防疫工作,另一方面運用技術盡量使存欄肉雞晚出欄,待市場上雞蛋和肉雞的價格逐漸平穩后再伺機“出手”。在今年家禽養殖生意普遍受影響的情況下,她的生意依然有賺頭。
為滿足市場需求, 張德芳 開始擴大飼料供應范圍,由單一的雞、豬飼料供應,發展到牛、羊、魚及大雁、鴿子特種養殖等十余種飼料供應。為使養殖技術更加成熟,她一方面訂購大量的科技類報紙組織養殖戶學習,另一方面到各地搞市場調查,不斷挖掘養殖市場的潛力。2002年, 張德芳 與西安、廣州、洛陽等地達成肉雞外銷和生豬外調意向,最終實現了她創辦產、供、銷、服務為一體的大型飼料獸藥綜合經營服務部的愿望,既帶富了一方群眾,又唱響了“巾幗不讓須眉”的致富歌。 張德芳 先后被川口鄉、靈寶市、三門峽市及河南省有關部門授予“致富女強人”、“’’雙學雙比’’女強人”、“河南省巾幗科技致富帶頭人”等稱號。
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 張德芳 并沒有止步。她認為,與三門峽其他的“致富女狀元”相比,她還有很大差距。這兩天, 張德芳 正忙著買電腦、上互聯網。她想通過互聯網了解更多的信息,同時也想幫鄉親們打開更多的“致富之窗”。
1974年, 張德芳 出生在洛陽市洛寧縣故縣鎮一個貧苦的家庭。上小學時, 張德芳 兄妹幾人靠撿拾廢紙、廢塑料完成了學業;上初中時,賣廢品的錢已經不能供他們繼續上學, 張德芳 被迫輟學。
1995年10月,21歲的 張德芳 嫁到了靈寶市川口鄉川口村。望著年邁的公婆和婚后欠下8800元債務的丈夫,她徹夜難眠。婚后第五天,她就同丈夫帶著僅有的300元錢來到靈寶市區擺攤賣菜。其間,為了省下錢做生意, 張德芳 夫婦吃盡了苦頭。3個月后,他們終于攢了1000多塊錢。這時, 張德芳 看準了靈寶澗東市場的鮮雞蛋批發生意。但四處打聽雞蛋的進貨渠道,也沒有人告訴她。為此, 張德芳 頂著寒風忍饑挨餓連續在市場上蹲了兩夜,才從運送雞蛋的司機口中得知雞蛋是從山西省夏縣進的。隨后,她多次趕往夏縣了解雞蛋市場行情。很快,她在靈寶澗東市場租了一間10平方米大小的門面房,做起了鮮蛋批零生意。當時,靈寶的雞蛋經常供不應求,80%的雞蛋來自山西省。頗有經商頭腦的 張德芳 依靠良好的信譽和誠懇的服務贏得了送貨商的信任。隨后,她同時與山西省夏縣幾個大型養雞場簽訂包銷合同,其門市部以穩定的價格和可靠的質量受到了客戶的好評,有時,日銷鮮蛋量竟達1500公斤。一年后, 張德芳 即獲凈利潤兩萬多元。但她并未滿足,跨省運輸雞蛋的不便,使她萌生了辦一個養雞場的念頭。
1997年9月, 張德芳 經過細致調查和慎重考慮,毅然將鮮蛋門市部交給了婆婆和小姑子打理,自己則投資6萬元在川口鄉一個閑置的廠房內辦起了年存欄4000只的蛋雞場。在 張德芳 的帶動下,川口鄉的養雞戶很快發展到30多家,年存欄蛋雞30余萬只。為了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和雞病防治知識,她多次從山西請來技術員現場講課。規模養殖使川口鄉很快形成了一個鮮蛋生產市場, 張德芳 也從規模養殖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到1999年, 張德芳 的收入已達到20萬元。
技術的成熟和資金的積累,為 張德芳 再次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多年的養殖經驗及與養殖戶的交往使她認識到飼料、技術和銷售的重要性。因此,她又萌發了辦一個供飼料、傳技術、包銷售的綜合服務部的想法。1999年9月,綜合服務部終于掛牌成立。為了帶動川口鄉經濟的發展,她特意為這個門市部取名“宏川”。
此后, 張德芳 多次趕往鄭州,最終與河南省兩家知名飼料生產企業簽訂了直銷合同。優惠的價格使她很快在養殖戶中打開了市場。為提高養殖戶的技術,她又多次從河南農業大學請來教授在川口鄉各村舉辦養殖培訓班。 張德芳 自己也經常走街串戶,給養殖戶送去技術資料,幫他們解決技術難題,培養養殖戶的市場意識。隨著飼料經營范圍的擴大, 張德芳 租賃的門面房已滿足不了事業發展的需要。2001年, 張德芳 一次性投資30余萬元在川口鄉建起了自己的門面房和飼料庫房,同時又利用原川口水泥廠舊址建起了年存欄10萬只的養雞場。在今年防治禽流感疫情中,她一方面加強防疫工作,另一方面運用技術盡量使存欄肉雞晚出欄,待市場上雞蛋和肉雞的價格逐漸平穩后再伺機“出手”。在今年家禽養殖生意普遍受影響的情況下,她的生意依然有賺頭。
為滿足市場需求, 張德芳 開始擴大飼料供應范圍,由單一的雞、豬飼料供應,發展到牛、羊、魚及大雁、鴿子特種養殖等十余種飼料供應。為使養殖技術更加成熟,她一方面訂購大量的科技類報紙組織養殖戶學習,另一方面到各地搞市場調查,不斷挖掘養殖市場的潛力。2002年, 張德芳 與西安、廣州、洛陽等地達成肉雞外銷和生豬外調意向,最終實現了她創辦產、供、銷、服務為一體的大型飼料獸藥綜合經營服務部的愿望,既帶富了一方群眾,又唱響了“巾幗不讓須眉”的致富歌。 張德芳 先后被川口鄉、靈寶市、三門峽市及河南省有關部門授予“致富女強人”、“’’雙學雙比’’女強人”、“河南省巾幗科技致富帶頭人”等稱號。
面對紛至沓來的榮譽, 張德芳 并沒有止步。她認為,與三門峽其他的“致富女狀元”相比,她還有很大差距。這兩天, 張德芳 正忙著買電腦、上互聯網。她想通過互聯網了解更多的信息,同時也想幫鄉親們打開更多的“致富之窗”。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禽流感風暴中的致富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