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機入網用戶和PC端網民數量激增,未來“無移動,不營銷”將逐步成為常規化的營銷渠道。消費者消費行為的變化,帶來了商品流通渠道的變革,一方面消費者獲取商品的渠道由被動變為主動,這些變化促使商家改變零售渠道的策略,零售渠道更加扁平化;另一方面,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合,網上購物、線下娛樂體驗正在成為新的消費趨勢,因此末端配送服務的類型和水平都需要相應拓展和提升,物流服務將呈現“客戶體驗”趨勢。
商品流通渠道的改變推動供應鏈變革
2013年,“O2O”(online to Offline)被人反復提及,線上與線下、網絡與實體門店如何更好地融合,無論是天貓、京東,還是蘇寧、國美,都在進行探索之中。毫無疑問,全渠道的時代即將到來,供應鏈的變革已成為未來商家競爭重點,處在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也將面臨又一次系統變革。
作為國內最早的專業電子商務倉配一體化服務提供商之一,發網也及時作出了戰略調整。發網CEO李平義說:“這種供應鏈變革的需求,其實現的核心方式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與之匹配的物流體系,一個是消費者需求的C2B的實現。最終在商家端的表現形式是柔性訂單生產。”面對這種變化,李總顯然深入思考過,他說,作為電商物流,必須做出相應的變化來應對,應對策略的核心是流程和系統的變革。
其實顧客滿意度是一個綜合表現,你的送貨及時率高,服務態度好以及破損率低,顧客自然就會滿意。面對物流服務將呈現“客戶體驗”的趨勢,發網的戰略調整是全方位的:
一是加強對消費者的服務,成立專門的消費者服務部,建立多渠道的消費者服務管理;
二是強化倉的職能,將倉變為商家的渠道載體,減少商品在多渠道中的無效流動和存儲;
三是優化系統流程;
四是面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增加面對商家和消費者的移動服務界面。
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即:倉作為渠道載體+多渠道消費者服務管理+更靈活主動的服務界面。
倉作為渠道載體,減少商品在多渠道中的無效流動和存儲
在線下傳統的分銷體系下,倉承擔的主要功能是存儲,目的就是為了承載品牌商與各個區域分銷商和經銷商的庫存轉移,由于是多級的渠道體系,商品被不斷的轉運和存儲,這些轉運和存儲都是無效的,只是在改變庫存的屬性。在電商的背景下,倉不再是單純的存儲、訂單生產,還應該和商家的流通渠道協同,把倉的內涵延伸到商家的渠道載體,適應商家的渠道扁平化需求。在發網IT系統里面,只需要改變庫存的所屬關系就可以解決了。
發網利用信息技術對供應鏈進行整合,將銷售平臺、客戶ERP、WMS(倉儲管理)系統、TMS(運輸管理)系統、以及客戶服務系統集成于自主開發的發網運營系統,從而實現數據統一管理。因此,基于倉與分銷的協同關系,發網采取主要的策略是中央倉儲+多渠道銷售+集中消費者配送服務的運營思路。發網在全國建了6個RDC,通過這些RDC將商家的商品根據渠道屬性以及銷售策略和消費者集中區域來分布庫存,然后商家在多個渠道銷售之后的訂單通過發網的OMS系統來進行處理,匹配最合理的訂單處理倉庫,然后包裹好就近配送給消費者。
在這個服務流程中,發網把商家的渠道、倉庫、快遞和消費者通過系統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分銷供應鏈體系,實現了商家對全網消費者的統一管理,這對商家后期做CRM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某服裝品牌在天貓、唯品、京東等開展多個渠道銷售,同時也支持天貓上商家分銷。之前的做法是商家給每個渠道提供庫存,但目前發網通過系統可以實現多個渠道和商家共享一盤庫存,各渠道產生訂單后倉庫集中處理,統一配送給消費者。
優化系統流程,建立多渠道的服務管理
在互聯網時代,共享機制與協同效應是最核心的理念。問題在于,如何把控協作的每一個環節,從而使得整個供應鏈流程更加穩定、高效,在這個背景下,發網成立了商家服務部和消費者服務部,可以同時向商家和消費者提供服務。
商家服務部主要負責為商家提供服務,當一個商家確定與發網的合作意向后,發網成立一對一專項的項目小組,為客戶提供包括入駐前的服務方案制定,入倉的準備,入倉后的訂單執行以及訂單配送,以及為配合商家的營銷政策和各大促銷活動的支持。
比如一個品牌服裝,日發貨3000單的客戶,發網將其定位公司的KA客戶,會建立獨立的項目小組,由這個小組來為客戶提供物流運營整體解決方案,而且每個月還會向客戶提供多維度月度運營服務報告,組織會議進行討論分析,以改善和優化運營服務。
發網服務的目標同樣集中在最終的消費者,成立了消費者服務部門,由這個部門來管理消費者的服務,以滿足消費者從下單開始到收到商品的24小時-96小時期間的任何問詢和要求,把傳統的只面向商家的服務進行了延伸。
在目前或未來的消費行為中,消費者手上有著重要的表決權,甚至是否決權。消費者是交易的關鍵,是交易的發起者,服務好消費者,就是服務好商家,發網從這個角度把發網與商家有力的協同在一起,不再是單純的甲方或乙方關系,而是共同服務好消費者。
面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供靈活主動的服務界面
消費行為的改變帶來的最大的挑戰是消費者對購物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集體和明確了,需要更高的購物交付服務;同時商家也基于全網開展零售服務,需要更為靈活便捷的物流體系來支撐這種變化。
為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發網新增加了面對商家和消費者的移動服務界面。
今年四月,發網發布全新移動協同操作平臺,該平臺可實現企業內網與公網的互通,支持智能終端用戶包括手機、平板、PDA、上網本等。發網客戶可通過移動終端對在庫商品、訂單生產、在途配送狀況進行實時查詢和處理,實現移動CRM相關業務,讓電商不受地域和設備的限制,隨時隨地查詢與維系客戶關系。
發網副總經理肖勇民介紹:“我們希望通過移動互聯網及信息技術,讓發網與客戶的溝通變得更加便捷、高效。”
在消費者和商家服務界面上,發網開發了基于消費者使用的微信客戶端,把消費者服務的終端與發網的運營系統連接,建立一個消費者下單到收貨的快速溝通通道。消費者可以通過微信來查詢訂單狀態,交流互動,收貨反饋,投訴處理以及參與積分等會員活動,來提升消費者的購物服務體驗。
這也是發網對商家服務的一個延伸,基于這個服務可以幫助商家采集更多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其他信息,這對商家更加了解消費者有很大幫助。
商品流通渠道的改變推動供應鏈變革
2013年,“O2O”(online to Offline)被人反復提及,線上與線下、網絡與實體門店如何更好地融合,無論是天貓、京東,還是蘇寧、國美,都在進行探索之中。毫無疑問,全渠道的時代即將到來,供應鏈的變革已成為未來商家競爭重點,處在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也將面臨又一次系統變革。
作為國內最早的專業電子商務倉配一體化服務提供商之一,發網也及時作出了戰略調整。發網CEO李平義說:“這種供應鏈變革的需求,其實現的核心方式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與之匹配的物流體系,一個是消費者需求的C2B的實現。最終在商家端的表現形式是柔性訂單生產。”面對這種變化,李總顯然深入思考過,他說,作為電商物流,必須做出相應的變化來應對,應對策略的核心是流程和系統的變革。
其實顧客滿意度是一個綜合表現,你的送貨及時率高,服務態度好以及破損率低,顧客自然就會滿意。面對物流服務將呈現“客戶體驗”的趨勢,發網的戰略調整是全方位的:
一是加強對消費者的服務,成立專門的消費者服務部,建立多渠道的消費者服務管理;
二是強化倉的職能,將倉變為商家的渠道載體,減少商品在多渠道中的無效流動和存儲;
三是優化系統流程;
四是面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增加面對商家和消費者的移動服務界面。
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即:倉作為渠道載體+多渠道消費者服務管理+更靈活主動的服務界面。
倉作為渠道載體,減少商品在多渠道中的無效流動和存儲
在線下傳統的分銷體系下,倉承擔的主要功能是存儲,目的就是為了承載品牌商與各個區域分銷商和經銷商的庫存轉移,由于是多級的渠道體系,商品被不斷的轉運和存儲,這些轉運和存儲都是無效的,只是在改變庫存的屬性。在電商的背景下,倉不再是單純的存儲、訂單生產,還應該和商家的流通渠道協同,把倉的內涵延伸到商家的渠道載體,適應商家的渠道扁平化需求。在發網IT系統里面,只需要改變庫存的所屬關系就可以解決了。
發網利用信息技術對供應鏈進行整合,將銷售平臺、客戶ERP、WMS(倉儲管理)系統、TMS(運輸管理)系統、以及客戶服務系統集成于自主開發的發網運營系統,從而實現數據統一管理。因此,基于倉與分銷的協同關系,發網采取主要的策略是中央倉儲+多渠道銷售+集中消費者配送服務的運營思路。發網在全國建了6個RDC,通過這些RDC將商家的商品根據渠道屬性以及銷售策略和消費者集中區域來分布庫存,然后商家在多個渠道銷售之后的訂單通過發網的OMS系統來進行處理,匹配最合理的訂單處理倉庫,然后包裹好就近配送給消費者。
在這個服務流程中,發網把商家的渠道、倉庫、快遞和消費者通過系統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分銷供應鏈體系,實現了商家對全網消費者的統一管理,這對商家后期做CRM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某服裝品牌在天貓、唯品、京東等開展多個渠道銷售,同時也支持天貓上商家分銷。之前的做法是商家給每個渠道提供庫存,但目前發網通過系統可以實現多個渠道和商家共享一盤庫存,各渠道產生訂單后倉庫集中處理,統一配送給消費者。
優化系統流程,建立多渠道的服務管理
在互聯網時代,共享機制與協同效應是最核心的理念。問題在于,如何把控協作的每一個環節,從而使得整個供應鏈流程更加穩定、高效,在這個背景下,發網成立了商家服務部和消費者服務部,可以同時向商家和消費者提供服務。
商家服務部主要負責為商家提供服務,當一個商家確定與發網的合作意向后,發網成立一對一專項的項目小組,為客戶提供包括入駐前的服務方案制定,入倉的準備,入倉后的訂單執行以及訂單配送,以及為配合商家的營銷政策和各大促銷活動的支持。
比如一個品牌服裝,日發貨3000單的客戶,發網將其定位公司的KA客戶,會建立獨立的項目小組,由這個小組來為客戶提供物流運營整體解決方案,而且每個月還會向客戶提供多維度月度運營服務報告,組織會議進行討論分析,以改善和優化運營服務。
發網服務的目標同樣集中在最終的消費者,成立了消費者服務部門,由這個部門來管理消費者的服務,以滿足消費者從下單開始到收到商品的24小時-96小時期間的任何問詢和要求,把傳統的只面向商家的服務進行了延伸。
在目前或未來的消費行為中,消費者手上有著重要的表決權,甚至是否決權。消費者是交易的關鍵,是交易的發起者,服務好消費者,就是服務好商家,發網從這個角度把發網與商家有力的協同在一起,不再是單純的甲方或乙方關系,而是共同服務好消費者。
面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供靈活主動的服務界面
消費行為的改變帶來的最大的挑戰是消費者對購物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集體和明確了,需要更高的購物交付服務;同時商家也基于全網開展零售服務,需要更為靈活便捷的物流體系來支撐這種變化。
為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發網新增加了面對商家和消費者的移動服務界面。
今年四月,發網發布全新移動協同操作平臺,該平臺可實現企業內網與公網的互通,支持智能終端用戶包括手機、平板、PDA、上網本等。發網客戶可通過移動終端對在庫商品、訂單生產、在途配送狀況進行實時查詢和處理,實現移動CRM相關業務,讓電商不受地域和設備的限制,隨時隨地查詢與維系客戶關系。
發網副總經理肖勇民介紹:“我們希望通過移動互聯網及信息技術,讓發網與客戶的溝通變得更加便捷、高效。”
在消費者和商家服務界面上,發網開發了基于消費者使用的微信客戶端,把消費者服務的終端與發網的運營系統連接,建立一個消費者下單到收貨的快速溝通通道。消費者可以通過微信來查詢訂單狀態,交流互動,收貨反饋,投訴處理以及參與積分等會員活動,來提升消費者的購物服務體驗。
這也是發網對商家服務的一個延伸,基于這個服務可以幫助商家采集更多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其他信息,這對商家更加了解消費者有很大幫助。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電商物流供應鏈的系統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