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十一”,武漢商家鉚足了勁,要和電商大佬正面火拼。昨天,記者探訪武商、中商、中百、銷品茂、凱德等線下 實體店 發現,傳統百貨、購物中心和超市變冷眼旁觀為主動出擊,刷卡贈禮、滿百返現,促銷力度絲毫不比電商差。不少同款商品比網上價格低,有些爆款(指人氣很高的商品)甚至低至一半。
它居然比網店便宜一半
昨天,武漢晚報記者來到率先喊出“網上比價,差價退還”的徐東銷品茂中商百貨店。在VERO MODA專柜,一件狐貍毛修身綿羊皮皮衣標價4699元,按活動“滿100減40”,最終的售價是2859元。而在天貓VERO MODA官方旗艦店里,同款的皮衣,“雙十一”用券價(積分兌換購物券)為3229元。
“這次的活動力度很大,過完‘雙十一’就沒有這個活動了。”徐東銷品茂中商百貨店營業員說。一款2015年新款秋裝半裙,在標價499元的基礎上打4.5折,顧客最終可以以224.5元入手。對比天貓該品牌旗艦店,并沒有同款,但淘寶上該款半裙最便宜的專柜代購價格為235元。
另外,一些品牌如JackJones、SELECTED等全場滿200送200,店慶專攻,算下來也相當劃算。
在武勝路凱德的CPU店,記者看到,不少鞋半價出售,就連今年的新款也打出了75折,該品牌極少打折,這次活動的力度可謂前所未有。一款深藍色馬丁靴,打完五折后為649元,而亞馬遜上則是146美元,淘寶上要1200元。“官網上沒我們店里便宜, 實體店 價格擊穿了網店。”該店營業員說。
精明顧客比了價再出手
周末兩天,記者走訪江城各大商場后發現,打出“雙十一”宣傳口號的商場人氣比平時高出很多。銷品茂中商百貨商場負責人稱,旗下黃金珠寶、化妝、鞋包、少淑等品類銷售額的平均增幅已達到雙休日的300%,僅鞋類的銷售額兩天就達到400余萬元。從兩天周末市場反映來看,商場內的打折幅度不小,消費者買到了便宜商品,商家也提前賺了個盆滿缽滿。
精明的消費者專門挑選能和網店比價的款式來對比,看到底哪家劃算,再出手。顧客趙女士說:“我本來打算等著‘雙十一’再買,看看網店和 實體店 哪里便宜,再決定是在哪里買。但這幾天比對信息后,發現雙方價格相差無異,商場提前開展活動,不如先買了圖個安心。”
前天,在國廣6樓家居館,原本準備代購WMF的張女士一口氣買了兩套湯鍋三件套。“本來只是提前逛下,看下實物,‘雙十一’再到網上買。”張女士說,沒想到這一逛竟然撿了大便宜,平時這款三件套原價要1828元,但“雙十一”只要500元!雖然張女士沒有查電商價格,但她篤定500元已經是“擊穿價”了。
重塑消費者逛商場的習慣
不僅商場,就連家電賣場、超市也主動加入今年的“雙十一”大戰。“主要是為了贏人氣。”據一位商場的財務負責人透露,以黃金珠寶為例,促銷并不賺錢,但是為了客源,必須通過“雙十一”吸引消費者眼球。
家住青山的劉小姐是線下 實體店 的堅定擁護者。她說, 實體店 往年并不注重“雙十一”,但今年“雙十一”很拼,這與電商沖擊太大有關。電商在物流以及消費體驗上存在一定不足,其實是實體零售商可以利用“雙十一”利用自己的優勢分一杯羹。
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吳先明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認為,隨著電子商務的日益發達,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網購的習慣,這給線下零售商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很多消費者光顧 實體店 ,是為了試穿以后將尺碼、貨號等數據記下,然后到網上去尋求價格更加低廉的商品,而眼下 實體店 的優惠活動,就會吸引更多的顧客。“‘雙十一’做促銷,不僅是吸引消費者眼球這么簡單,還在于重塑消費者到 實體店 消費的習慣。”
它居然比網店便宜一半
昨天,武漢晚報記者來到率先喊出“網上比價,差價退還”的徐東銷品茂中商百貨店。在VERO MODA專柜,一件狐貍毛修身綿羊皮皮衣標價4699元,按活動“滿100減40”,最終的售價是2859元。而在天貓VERO MODA官方旗艦店里,同款的皮衣,“雙十一”用券價(積分兌換購物券)為3229元。
“這次的活動力度很大,過完‘雙十一’就沒有這個活動了。”徐東銷品茂中商百貨店營業員說。一款2015年新款秋裝半裙,在標價499元的基礎上打4.5折,顧客最終可以以224.5元入手。對比天貓該品牌旗艦店,并沒有同款,但淘寶上該款半裙最便宜的專柜代購價格為235元。
另外,一些品牌如JackJones、SELECTED等全場滿200送200,店慶專攻,算下來也相當劃算。
在武勝路凱德的CPU店,記者看到,不少鞋半價出售,就連今年的新款也打出了75折,該品牌極少打折,這次活動的力度可謂前所未有。一款深藍色馬丁靴,打完五折后為649元,而亞馬遜上則是146美元,淘寶上要1200元。“官網上沒我們店里便宜, 實體店 價格擊穿了網店。”該店營業員說。
精明顧客比了價再出手
周末兩天,記者走訪江城各大商場后發現,打出“雙十一”宣傳口號的商場人氣比平時高出很多。銷品茂中商百貨商場負責人稱,旗下黃金珠寶、化妝、鞋包、少淑等品類銷售額的平均增幅已達到雙休日的300%,僅鞋類的銷售額兩天就達到400余萬元。從兩天周末市場反映來看,商場內的打折幅度不小,消費者買到了便宜商品,商家也提前賺了個盆滿缽滿。
精明的消費者專門挑選能和網店比價的款式來對比,看到底哪家劃算,再出手。顧客趙女士說:“我本來打算等著‘雙十一’再買,看看網店和 實體店 哪里便宜,再決定是在哪里買。但這幾天比對信息后,發現雙方價格相差無異,商場提前開展活動,不如先買了圖個安心。”
前天,在國廣6樓家居館,原本準備代購WMF的張女士一口氣買了兩套湯鍋三件套。“本來只是提前逛下,看下實物,‘雙十一’再到網上買。”張女士說,沒想到這一逛竟然撿了大便宜,平時這款三件套原價要1828元,但“雙十一”只要500元!雖然張女士沒有查電商價格,但她篤定500元已經是“擊穿價”了。
重塑消費者逛商場的習慣
不僅商場,就連家電賣場、超市也主動加入今年的“雙十一”大戰。“主要是為了贏人氣。”據一位商場的財務負責人透露,以黃金珠寶為例,促銷并不賺錢,但是為了客源,必須通過“雙十一”吸引消費者眼球。
家住青山的劉小姐是線下 實體店 的堅定擁護者。她說, 實體店 往年并不注重“雙十一”,但今年“雙十一”很拼,這與電商沖擊太大有關。電商在物流以及消費體驗上存在一定不足,其實是實體零售商可以利用“雙十一”利用自己的優勢分一杯羹。
武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吳先明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認為,隨著電子商務的日益發達,越來越多的人養成了網購的習慣,這給線下零售商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很多消費者光顧 實體店 ,是為了試穿以后將尺碼、貨號等數據記下,然后到網上去尋求價格更加低廉的商品,而眼下 實體店 的優惠活動,就會吸引更多的顧客。“‘雙十一’做促銷,不僅是吸引消費者眼球這么簡單,還在于重塑消費者到 實體店 消費的習慣。”
樂發網超市批發網提供超市貨源信息,超市采購進貨渠道。超市進貨網提供成都食品批發,日用百貨批發信息、微信淘寶網店超市采購信息和超市加盟信息.打造國內超市采購商與批發市場供應廠商搭建網上批發市場平臺,是全國批發市場行業中電子商務權威性網站。
本文來源: 武漢實體店火拼雙十一